广州石英化工技术团队服务的某客户(石英砂酸洗厂)曾经出现这样的问题:客户采购了一批石英砂准备进行酸洗处理。正式大生产前,为了确认石英酸洗剂配方及酸洗效果,客户先进行取样,用样品做了石英酸洗小试,酸洗效果不错,酸洗后砂样只有少量 “内黄”(即砂表面氧化皮已去除,只是在极少量砂的内部仍有黄色包裹体),客户决定用这批砂进行大生产。但是,正式生产时,成品砂酸洗后的外观质量却远远不如小试,酸洗后成品砂中内黄点很多。
出现这个问题,客户生产人员百思不得其解,之后技术团队与客户共同分析并到现场观察后发现:客户当初取样用来做小试实验的砂样与正式生产的砂样“长得不一样”。
很明显,该客户在小试实验时所取样的样品并不能代表整批石英砂的状况,所以导致了小试实验结果与正式生产结果有差异。我们知道,石英砂原矿的每一个部分、每一块矿石、每块矿石中的不同部位,都可能有着不同。因此,供应商提供的石英砂原矿的批次均匀性很差。如果在某包装袋内只取一个样品作为实验样品,实验所得的数据其实是很难代表整批石英砂的情况。
当石英砂到厂后如何取样才更科学合理,具备代表性呢?
取样的基本原则是使取得的样品具有充分的代表性。对于像石英砂这样散装不均匀物料,可以打开不同吨袋并在打开吨袋的不同部位随机取样,混合处理所取的该批石英砂样品,从而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。
由于石英砂运输及储存均借助吨袋,基于此特性广州石英化工技术团队建议采取更科学的“取样五步曲”对石英砂到厂后进行取样。
(1)确定总袋数
一般情况下,石英砂都是以吨袋为单位进行周转运输。每批石英砂到厂后,先确定该批石英砂总袋数。也就是说,这一批石英砂的总量是多少、有多少袋。
(2)确定开袋数
取样时需要打开石英砂吨袋进行取样。因此,第二步就是确定开袋数,也就是说,这批石英砂取样时需要打开多少袋,即从多少袋中进行取样。
当该批石英砂总袋数小于500,取样开袋数的通常按下表来确定:
当该批石英砂总袋数大于500时,取样开袋数可按总袋数的立方根的三倍来确定,计算公式为:
式中n——取样开袋数;N——该批总袋数。如计算结果n为小数,则一律进为整数,比如计算结果为4.2,则取样开袋数为5袋。
举个例子:假设某批石英砂来料总数为120吨,也就是来料总袋数为120袋,该批石英砂的取样开袋数应该是15,也就是取样时最少打开15袋,从15袋中进行取样。
(3)确定取样量
原则上,取样量并没有固定规定,取样量的多少根据需求进行确定,一般需要考虑以下方面:
a.至少满足小试、中试实验的需要;
b.满足留样的需要;
c.满足样品处理时的加工处理需要。
(4)确定取样点
确定取样点的原则为尽量上中下各部位都进行取样。但实际取样时想要取得吨袋中部、底部的样品,除非只能将吨袋刮破,这种做法不环保也不经济。鉴于此,建议取样方法为:
1、取直接顶部拆袋,先取一定量的上部样品
2、用取样勺将表面的砂石刮到旁边,再取一定量的中间样品
3、最后合并两次取样作为该袋石英砂的样品。
注意取样时观察砂石的粒度、均匀度、杂质情况等,每袋的取样位置和取样量基本保持一致。
(5)混匀样品
就石英砂而言,往往因来料本身的粒度、组成的不均匀性,为了能够得到均匀的样品,混匀是不可缺少的步骤。下面介绍常用的手工混匀方法,即堆砌法:
将所有石英砂样品,在平板上堆砌成一个圆锥体,再用手铲交互从堆底的对角两侧不断地铲起,重新堆砌另一个锥体堆。注意每铲铲起样品不宜过多,且要分两三次洒落在新堆顶上,使之均匀地从堆顶落向锥体的四周。如此反复两三次,即可完成混匀。
以上就是更科学合理的石英砂取样方法——“石英砂取样五步曲”,简单总结一下取样步骤:确定总袋数→确定取样开袋数→确定取样量→确定取样点→混匀样品。请牢记:只有通过科学的取样方法得到的样品,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来料情况,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小试实验,对于大生产来说才有参考意义。